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欢迎来到以色列博物馆!
以下为博物馆简介,您亦可通过本页尾的链接浏览博物馆各展馆的中文介绍。

以色列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不但是以色列境内最大的文化汇点,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艺术和考古学博物馆。馆内收藏了由史前至今各式各样的文物遗产,并设有不同展馆,例如考古学馆、美术馆和犹太艺术生活馆。此外,馆内收藏了全球最多圣经文物,在圣经和圣地考古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感谢世界各地赞助者慷慨的捐助,以致博物馆在短短45年间,已收集了近50万件文物。

死海古卷博物馆
死海古卷博物馆(The Shrine of the Book)是以色列博物馆中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由两位美国建筑师阿芒德巴托斯(Armand Bartos)及弗雷德里克基思勒(Frederick Kiesler)设计。馆中收藏了全球最古老的圣经手稿──《死海古卷》和十分罕有的中世纪早期圣经手稿。位于死海古卷博物馆旁边的是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模型透过地形和建筑特色,重现耶路撒冷在公元66年被罗马人摧毁前的样式,并为《死海古卷》死海古卷提供具体的历史背景。
如今,通过数码版《死海古卷》中文版,您可以在线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死海古卷》。本网站与谷歌合作,载有可供快捷搜索、高分辨率的古卷图像,简短的视频介绍,以及古卷文本及其历史的背景资料。《死海古卷》中有现存已知的最古老的圣经手抄本。目前以色列博物馆巳有五卷古卷全本经数码化可供网络浏览。
.jpg)
比利罗斯艺术花园
博物馆内著名的比利罗斯艺术花园由日裔美国人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设计,艺术花园被喻为二十世纪中一座举世瞩目的雕塑花园。现代化的设计把艺术花园融合在古耶路撒冷山坡的东方美景中,展示了现代西方雕塑与传统结合的美。园内收集了多位国际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包括一代大师杰克斯利普兹(Jacques Lipchitz)、亨利摩尔(Henry Moore)和巴勃罗毕卡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以及当代着名艺术家玛格达莲纳阿巴卡诺维兹(Magdalena Abakanowicz)、马克狄翁(Mark Dion)、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和米哈厄尔曼(Micha Ullman)的现场创作雕塑作品。

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


洛克菲勒考古博物馆 提侯故居
以色列博物馆除了有一系列的设备和场所,在馆外亦有两座代表性的建筑物。其中建于1938年的洛克菲勒考古博物馆(Rockefeller Archaeological Museum),主要展示古以色列的建筑;另外,提侯故居(Ticho House)极具历史价值,故居的花园古色古香,常用作展览以色列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点击浏览博 物馆各展馆:
埃蒙德与莉莉萨弗拉美术馆
|
埃蒙德与莉莉萨弗拉美术馆充分反映了以色列博物馆藏品多元化及涵盖范围广的特质。美术馆收藏了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实在是琳琅满目。美术馆将展品重新编定类别,分为欧洲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以色列艺术、非洲艺术、大洋洲艺术、美洲艺术、亚洲艺术、摄影、建筑与设计、绘图与印刷几个类别,以加强不同收藏品之间的连贯性。美术馆内的设备强调艺术品在视觉上的吸引力,激发人们对不同时代和地方的艺术的看法及对各种文化的欣赏。翻新后的美术馆设有博物馆内第一个以色列艺术的永久性展馆,而现代艺术的展厅面积更增加了一倍;当代艺术作品的特备展馆面积亦多达二千二百平方米,可说是世界文化的交汇点。 展馆地图 收集藏品的过程很是艰巨,所以对美术馆来说,能有现今的规模实在不容易。专责小组对收集藏品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对博物馆来说十分珍贵。 美术馆的十个策展部门组织成共四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个特定的数字作代号,用以划分该部门本身的活动和主题。这四个部门分别是:一、欧洲与现代艺术;二、以色列当代艺术、设计与建筑(包括艺术公园、以色列艺术资讯中心与提侯故居);三、版画、素描与摄影;四、亚洲、非洲、大洋洲与美洲艺术。 美术馆每年均会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更不时到世界各地的场馆参与展出。在2000年,展览《睁开眼睛去梦想:维拉与阿图罗须瓦兹的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艺术收藏系列》(Dreaming with Open Eyes: The Vera and Arturo Schwarz Collection of Dada and Surrealist Art)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举行后,先后到北美洲及拉丁美洲举行巡回展,更吸引了高达五十万人次参观。此外,2002年艺术家尹卡索尼贝尔(Yinka Shonibare)于以色列博物馆举办了第一个艺术生涯中期回顾展《双层穿衣》(Double Dress),之后再移师到赫尔辛基及米兰的场馆举行。 埃蒙德与莉莉萨弗拉美术馆不单是以色列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更是博物馆包罗万有的特质。美术馆举办的常设及特备展览都十分优秀及多元化,并且在视觉享受和内容上都很丰富,把不同文化接轨,相互融合及交流。 苏珊兰道
雨拉和雅克利普兹艺术馆总馆长
兰道基金会当代艺术馆馆长
重点推荐
《Jura Landscape with Shepherd and Donkey》
《The Boy from South Tel Aviv》
埃蒙德与莉萨弗拉美术馆的管理团队由苏珊兰道(Mira Lapidot)、雨拉( Yulla)与艺术馆总馆长雅克利普兹(Jacques Lipchitz)所带领。美术馆的翻新工程是由特拉维夫「Studio de Lange Design」公司负责,建筑师奥云沙吉(Oren Sagiv)和哈利娜哈姆(Halina Hamou)亦有帮忙设计。 |
撒母耳与赛迪布隆弗曼考古学馆
|
过去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中,以色列这片古老的土地,住了很多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以色列博物馆考古学馆的常设展就是要致力于保护以色列多年来的文化遗产。考古学馆收藏了近六千件文物,当中大部分都是在以色列发掘。展览以故事形式,把文物向参观人士一一呈现出来。 故事根据时序分成七章,当中除了陈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文化转变及科技创新外,还阐述了石器时代到鄂图曼帝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模式。展馆主要内容包括有古希伯来文的演变、钱币的历史和革命性的玻璃艺术。另外,亦有一系列来自埃及、希腊、意大利和东伊斯兰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诚邀你浏览博物馆的网址,一尝在网上欣赏文物的乐趣。希望有一天你能亲身莅临博物馆, 跟我们一起探讨不同文物。 米夏尔达雅基孟德尔
泰迪高勒和泰马尔考古学馆总馆长
展馆地图
女性小雕像
大卫城的碑石
狄奥尼索斯(Dionysos)的陶瓷面具
|
比利罗斯艺术花园
|
比利罗斯艺术花园 以色列博物馆内的比利罗斯艺术花园由日裔美国人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设计,融合了不同文化;雕塑家将东方及西方的元素融合在中东文化里,跟耶路撒冷神秘的背景互相辉映。园内收集了多位国际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包括玛格达莲纳阿巴卡诺维兹(Magdalena Abakanowicz)、亨利摩尔(Henry Moore)、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及米哈厄尔曼(Micha Ullman)的作品。 花园坐落在博物馆西面的斜坡上,由粗石造成的高墙和拱门支撑。花园设计理念和日本禅宗花园很相近:地面铺上砾石,小径两旁种满本地独有的植物。此外,设计师采用不同种类、大小不一的石头,结合混凝土和水等材料来突出花园设计。 现在艺术花园已成为举办各种公共及私人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嘉年华会及博物馆活动的热点。为期三天的以色列品酒节每年夏天都在这里举行。品酒人士在著名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的作品《爱》(LOVE)旁边,品尝从多间以色列酒厂出品的葡萄酒。他们可以悠闲地坐在一旁,一边欣赏现场演奏的爵士音乐,一边细尝美酒。在清风送爽的晚上,柔和的灯光照亮雕塑,这时对酒当歌,则另有一番风味。除了以色列品酒节,博物馆每年八月都会在花园举办风筝节,让大众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傍晚时分,在徐徐微风下,一只只风筝随风在耶路撒冷的天空中翱翔,场面壮观。不少以色列专业风筝好手因此慕名而来,一家大小亦可参与风筝制作活动。除此以外,艺术花园还举办一系列不同形式的音乐及舞蹈表演,例如以色列爱乐乐团和布兹当代舞蹈团等等,这些活动为艺术花园增添了一份活力。 ![]() ![]() 比利罗斯艺术花园 罗伯特印第安纳的作品《爱》
|
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
![]() 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公元66年,耶路撒冷爆发大起义,城市和圣殿在抗争中被罗马人所毁。占地近一英亩的耶路撒冷模型将公元66年的耶路撒冷重现出来,展示了古城高峰期的样式并将其真实呈现在大众面前。在以色列的历史中,以当时的耶路撒冷占地最多,约有445英亩,比现在的耶路撒冷旧城还要多出一倍,是以色列历史中最繁荣的时期。该模型的比例是1:50,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灰右(又名耶路撒冷石),自古至今耶路撒冷的建筑物都是由这种石材建造而成。 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1966年,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正式落成。该模型是由汉斯克劳(Hans Kroch)倡议并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迈克尔亚唯夫容亚教授(Prof. Michael Avi-Yonah) 领导下兴建而成。汉斯克劳是圣地酒店(Holyland Hotel)的业主和开发商,他倡议兴建该模型是想纪念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阵亡的儿子雅各布;迈克尔教授则是因为三个因素萌生重建模型的念头,以展示耶路撒冷在一世纪的样式。三个因素分别为古代文字,特别是罗马犹太历史学家弗拉菲乌斯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 密西拿( the Mishnah ),塔木德经(the Talmud)和福音书 (the Gospels ) 的作品,其他在整个区域中被挖掘出来且曾隶属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城和一些在耶路撒冷考古时所发现的文献及物品。 ![]() 第二圣殿时期的耶路撒冷模型
在筹备兴建模型之初,考古资料有限,但随着在耶路撒冷的发掘,考古学家日益加深了对古城的理解,从而令到模型有进一步发展,有更多资料可参考。这不但使模型在移到博物馆前得到修整,而且鼓励了将来的发展。此模型不是为了展示考古的准确性,而是希望重现一世纪耶路撒冷的样式,透过其建筑规模及地形的分布,将以色列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呈现出来,而这时期正是死海古卷写成的时候。 2006年,耶路撒冷模型正式迁到以色列博物馆。参观人士可透过模型和死海古卷博物馆,对耶路撒冷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同期发展的时期有一个较全面的概念和认识。 |
死海古卷博物馆由奥地利出世的美籍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基思勒(Frederick Kiesler)及美国建筑师阿芒德巴托斯(Armand Bartos)设计,它被视为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及国际地标。 死海古卷博物馆亦是基思勒唯一永久保存的艺术品。博物馆的外形设计一方面突出载着死海古卷的瓦罐形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古卷的内容。2004年,透过各界组织如赫塔及保罗埃米尔基金会(Herta and Paul Amir Foundation)、洛杉矶基金会(Los Angeles Foundation)和DS及RH戈特斯曼基金会(D.S. and R.H. Gottesman Foundation)的慷慨捐献,死海古卷博物馆得以进行完整的修复,馆内的环境及展示系统得以改善,为古卷及其他珍品提供最佳环境,以便永久保存。 死海古卷博物馆 死海古卷《死海古卷》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期间撰写及抄成而成,这段时间亦被称为「第二圣殿时期」。《死海古卷》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犹太人的历史和基督教的背景。《死海古卷》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范畴:圣经手稿、宗派手稿和经外书。圣经手稿是由二百多卷经书组成,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经文;宗派手稿则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体裁,包括圣经评论、有关宗教的法律著作和礼仪文本;经外书所包含的作品则只能靠译本理解,然而当中有些尚未翻译。 1947年,《死海古卷》在朱迪亚沙漠的昆兰洞穴被发现及挖掘。它不但是全球最古老的圣经手稿,也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死海古卷》的发现对研究犹太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圣经文学研究揭开新的一页,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对于古卷由哪一派别人士书写或抄写而成,大部份学者认为有些书卷是犹太禁欲主义派书写或抄成,即是所谓的苦修派教徒。苦修派教徒跟法利赛人、撒都该人、早期基督徒、撒玛利亚人和奋锐党都是在后古希猎罗马时期,也就是从马加比家族兴旺到第二圣殿被毁期间共同出现(公元前167-公元70年)。 当时以色列的犹太社会就是由这些人士组成。至于另一部分的《死海古卷》,则在其他地方撰写或抄写而成,现时收藏在昆兰的图书馆内。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书卷是由希伯来文写成,只有少部分是由阿拉姆文和希猎文写成。而且大多数的书卷都是写在羊皮纸上,只有很少数的书卷是写在纸莎草纸上。另外,被发掘出来的书卷中,大部份已成为碎片,只有很少部份是保存得完整无缺。 ![]() 《死海古卷》
如今,通过数码版《死海古卷》中文版,您可以在线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死海古卷》。本网站与谷歌合作,载有可供快捷搜索、高分辨率的古卷图像,简短的视频介绍,以及古卷文本及其历史的背景资料。《死海古卷》中有现存已知的最古老的圣经手抄本。目前以色列博物馆巳有五卷古卷全本经数码化可供网络浏览。 Dorot基金会信息及研究中心 为了纪念Joy Gottesman Ungerleider,在Dorot基金会、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及罗得岛(Rhode Island)的捐款下,Dorot基金会信息及研究中心于2007年正式成立。中心为博物馆参观人士、学生和学者提供一个学习环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死海古卷》,并进一步了解全球性的学术研究。中心坐落在以色列博物馆,它的设备分布在死海古卷博物馆周围。设备包括有礼堂、教室、公众阅读区和数码图书馆。中心配有特别的多媒体互动程序和教学活动,让参观者和各地人士能更全面认识《死海古卷》、死海古卷博物馆和馆内其他手抄圣经。 中心还设有一个小型剧院,提供近八十个座位,用来举办讲座及会议。中心更会定时播放短片,透过故事形式为参观者提供第二圣殿时期的简要叙述。故事有两位旁白,分别是来自耶路撒冷的年青牧师和来自昆兰的年青人(昆兰是死海古卷发现的地方)。观众可以通过这两位旁白的描述,更深入了解以色列的历史。 |
|
杰克、约瑟与摩顿曼德尔犹太艺术生活馆
|
杰克、约瑟与摩顿曼德尔犹太艺术生活馆把中世纪到现今的犹太文化一一呈现在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前。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不论是公共或私人的文物,博物馆都会收藏,为的是为参观者提供一个更多元化的展览。展览透过探讨展品当时的历史及社会背景,激发起参观者的审美概念及情感上的共鸣。展览就像一幅刺绣,把独立的个体和整个社群、宗教和世俗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创新概念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展览馆有以下五个主题: 生活的节奏:生死与婚姻 探讨生命周期的转折点,突出当中喜乐与哀哭、生与死、回忆与希望的共存。 婚姻合约 圣经的历史 展出一系列罕有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希伯来文手抄本,强调圣经的历史和当中的艺术技巧。 会堂之路:圣洁和艺术之融合 参观四个已修复的会堂内部,会堂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展览另摆放了摩西五经的装饰品,充分展示出犹太宗教建筑和仪式物品的多样化和统一性。 犹太人的历法 安息日的神圣、宗教节日的传统庆祝方法和新的以色列纪念节,都丰富了这个主题的收藏品和艺术品。 安息日的杯子 服装与首饰 服装与首饰是犹太人身分的象征;环境,习俗和宗教规条,对于犹太人的服装与首饰都有很大的影响。 |
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 |
欢迎来到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该网站将为你一一介绍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举办的一系列丰富活动。路得青年馆协办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的所有文化教育课程,目的是想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参观博物馆、一同探讨文化价值、吸取知识和体验各种艺术,从而促进了课程概念的诞生及发展。 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相对于同类型的艺术教育场所而言,它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在教育方面有不少的成就。很多投身博物馆教育领域的人都会到路得青年馆,观摩青年馆多年来的发展及运作模式,并以青年馆为借鉴。青年馆集教育、学习、娱乐和趣味于一身,是一个独特神奇的地方。 青年馆的职员包括近百名老师、导师、讲师及行政人员。他们抱着相同的理念:让青年馆成为一个鼓励学习和激发创意的中心,并透过以色列博物馆的展品激发参观人士对美学及文化的兴趣。该网站展示了青年馆各方面的故事。 我们诚意邀请你联系并加入我们,一同展开学习与体验的旅程。 泰利嘉弗斯 路得青年艺术教育馆负责人 |